建设地理专用教室
推进学科基地发展诚邀您的到来!
—— 桐乡市茅盾中学的实践
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,本次课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,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最终目的。教育实践告诉我们,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展,有赖于学校教育改革带来的活力,有赖于学习方式的变化。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(实验)》在课程目标中提出,让学生“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、地理实验、地理调查;掌握阅读、分析、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”,足见地理新课程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。
作为嘉兴市高中地理学科基地学校,桐乡市茅盾中学建设了地理学科专用教室。它是落实地理观察、地理观测、地理示、地理实验和制作等实践与应用要求的重复平台,有利于推进深化高中课程改革,有利于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。
一、地理学科专用教室的建设背景
(一)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
2013年5月,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改办下发《浙江省申报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的通知》,要求“以学科为轴线,围绕深化普通高中课改中心工作,研究与设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体系,研究系统开发与开设内在联系密切的四大类选修课程,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“。我校作为嘉兴市首批学科基地学校,就地理学科基地建设来说累积了一定的经验,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申报浙江省地理学科基地培育学校,筹备建设地理学科专用教室,并先后走访了江苏省。上海市地的学校,为专用教室建设收集第一手资料。
(二)普通教室存在不足
原有的普通教室存在一些不足。一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。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,并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。传统教室座位排列多为规则的网格状,且没有配备话筒等音响设备,这就导致学生讨论问题时很难面对面交流,且由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常常较小,别的同学难以挺清楚,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的点评就很难被其他同学理解并接受。二是不利于地理文化氛围的营造。学习是一个脑力活动的过程,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,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。传统的教室,是多门学科的共用学习场所,学生很难在学科上产生认同感,不利于地理情境的创设。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趣、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。互动式、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,但原有的授课教室由于场地有限,加之硬件设施陈旧,许多探究性实验活动很难开展,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限制。
(三)地理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
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,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方面的热情日益高涨,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已经成为师生间开展活动的共识。但受教学硬件条件的限制,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。主动性均难以达到较高水平。地理功能教室以其先进的教学设备,生动真实。互动亲和的学科教学环境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。
二、地理学科专用教室的设计原则
我们在建设专用教室时,首先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:每一个专用教室的建设针对教学中的哪部分内容?为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?为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哪些困难?每一个问题都要逐一思考并落实。我校建设的四个地理专用教室为:地球、地质地貌模拟室,水文、气象、土壤实验室,人文地理活动室,地理录播教室。其目的定位如下:
1、地球、地质地貌模拟室
地球、地质地貌模拟室(如图1),面向地图、地球运动、地质作用等大范围以及跨时空的地理教学内容,其目标定位是进行空间模拟。学生可通过相关设备的演示和模拟,体验立体世界,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感,并学会制图、析图。
2、水文、气象。土壤实验室
水文、气象。土壤实验室(如图2),主要面向水循环。大气运动等教学内容,成分测定、原理分析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。学生需要通过观察、观测、实验、调查等方式参与其中。因此,该教室的目标定位是进行地理探究实验。学生可以借助相应的实验器材,进行地理原理的验证实验、地理现象的模拟,例如热力环流实验、天气现象分析、水质和土壤的检测等。
3、人文地理活动室
人文地理活动室(如图3),主要面向人文地理,包括人口、城市、产业活动等教学内容。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,需要,体验,并通过归纳、总结、升华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系统。因此,该教室目标定位是进行互动交流。